规模化养殖比例提升减少“猪周期”波动

  • 来源:新华社
  • 时间:2020-09-30 17:07:38

猪少了,猪价会上涨,猪价上涨会吸引更多人养猪,养猪多了又会导致猪价下跌,如此反复,俗称“猪周期”。过去,由于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程度不高,入行门槛太低,导致“猪周期”每隔两三年就会出现一次。

经过重新洗牌,由规模化养殖场带来的专业化、科技化和环保化的现代养殖模式正在形成。业内人士认为,这将有利于拉平“猪周期”,稳定老百姓的“菜篮子”。

最低投入“8位数” 规模化养殖比例提升

“我们现在设计的一般规模的生猪养殖场,建设成本是6000万元起步,投资上亿元的养殖场也不少。今年以来,上马的大型猪场特别多,我们的设计根本就做不过来。”农业农村部南京设计院中南分院院长刘平云告诉记者。

湖南鑫广安农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满秋介绍,从去年9月到今年8月,他们共投入8亿元新建了6个猪场,相当于之前十年的总和。“这些都是高投入、规模化的猪场,无论是防疫病能力还是满足环保要求,都是传统猪场没法比的。”刘满秋说。

记者在位于重庆市合川区太和镇米市村的德康集团种猪场看到,这里不仅猪舍装有温控、声控、视频监控等智能设备,还有机器人在“巡逻”。通过智能音视频装置可获取猪采食、体重、疾病、运动强度等数据,提高管理和饲喂效率。合川德康公司总经理王贤介绍,这些斥巨资投入的高科技设备可不是花架子,它们能有效提高产能、预防疫病。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处处长武深树介绍,今年上半年,湖南省计划建设万头以上猪场达到478个,预计全年总投资额将达到260亿元。届时,湖南省5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比例将从之前的51%上升到70%以上。

行业转型“高大上” 利于拉平“猪周期”

不靠专业、只凭经验,赚钱就来、亏钱就撤,这是对过去“猪周期”下养殖户的形象描述。但如今,随着生猪规模养殖的不断提速,行业发生了深刻变化,集专业化、科技化和环保化于一体的现代养殖模式已经成型,这将有利于“猪周期”的扁平化。

不断新建的猪场需要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在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天心原种猪场,全部40名员工里有超过三分之一是科班毕业的“90后”“00后”。湖南省养猪协会秘书长彭英林介绍,从去年开始,湖南多家大型养殖企业尽管给相关专业的应届大专毕业生开出五六千元的高薪,也依然“一将难求”,很多被省外企业提前抢走。

去年,“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正式落户重庆市荣昌区。中心副主任秦友平介绍,荣昌区将围绕“容易养、容易管、容易卖、容易医”加快生猪产业数字化,构建生猪精准饲喂、行政监管、市场交易、兽医药服务等数字资源和标准体系。

2017年,湖南省内的新五丰、天心、佳和、唐人神和鑫广安等五家企业联合出资5000万元组建“湘猪科技”,对以杜洛克为代表的国外商品猪种开展联合育种。湖南天心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万其见说:“这不仅将打破国外商品猪‘引种-退化-引种’的循环,也将加快我国在生猪育种领域的科研成果转化速度。”

走进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郭堰村,重庆喜洋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530亩柑橘树郁郁葱葱,现代化的猪舍位于果园中央。生猪产生的粪污经干湿分离、沼气发酵变成有机肥,通过智能水肥滴管系统输送到果园。这种“猪-沼-果”种养循环模式,不但解决了规模养殖的污染问题,还延长了生猪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

“过去,除了散户的进进出出,各种复杂疫病和严厉环保政策,也是导致生猪数量急剧变化的重要原因,但如今在现代养殖模式下,生猪产能的稳定性得到大大提升,今后的‘猪周期’将会被明显拉平。”中国畜牧业协会秘书长何新天表示。

产能恢复给力 过热苗头需谨防

受非洲猪瘟等因素影响,2018年以来我国养猪业遭受重大冲击。2019年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和生猪存栏较2017年均下降了40%左右,但目前,这两个数据均已恢复至正常年份的80%,预计明年二三季度,产能有望完全恢复。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全国生猪存栏环比增长4.7%,连续7个月增长,同比增长31.3%;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3.5%,连续11个月增长,同比增长37%;全国有2030个新建规模猪场投产,今年以来新建规模猪场投产累计达11123个,去年空栏的规模猪场也有11844个复养。

但在产能快速、稳定恢复的同时,也要谨防出现一些过热苗头。

“最近一年多,进军养猪行业的‘外行’投资者非常多,他们通过‘我出钱、你来养’的模式跟专业养殖公司合作的现象比比皆是。有的猪场一个月的毛利就有7000万元。”彭英林介绍,一方面,这有利于加速生猪产能恢复,但另一方面,谁都不愿意错过这个大赚一笔的“风口”,更不会认为自己会是最后亏损的那一个。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8月,猪肉价格同比上涨52.6%。环比上涨1.2%,但涨幅已在回落。

“现阶段,在持续做好生猪产业的稳产保供和转型升级的同时,我们也要未雨绸缪。”何新天表示,目前,中国畜牧业协会正在考虑和大企业一起推动养猪业的稳定、有序发展,科学、合理规划产能,防止出现过热趋势,解决长期困扰行业的“猪周期”波动问题。(记者 周勉 叶婧 周凯)